欢迎光临白银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档案利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档案利用

白银市档案利用效益事例选汇编(2010年)

发布时间:2018-10-22 15:28:3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事例1:白银公安局、白银区法院、白银区检察院为了尽快侦破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前往白银区档案馆查阅有关案卷资料。白银区档案馆积极配合,为他们为提供46卷刑事案卷,公、检、法人员通过翻阅、摘录、复制等方式获得的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快了案件的侦破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事例2:为了给离婚职工办理最低生活保障费和房屋产权证,白银区档案馆在馆藏民事档案中,为这些职工提供了38卷离婚判决书。这些判决书,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便利,还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白银区档案馆的这一举措,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事例3: 3月,平川区规划在广盐沟建设新村镇,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同吊沟居民发生了土地纠纷。平川区档案馆得知这一消息,为他们提供了馆藏农业中心科技档案《广盐沟现状图纸》。平川区档案馆提供的这一资料,明确了地界,平息了争议,解决移民90多户,改善了400多人的居住条件,在平川区新农村建设中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事例4:平川区区乡公路管理站计划在复兴、种田地界修建双界公路,因土地补偿不明确,致使修路计划无法落实。平川区区乡公路管理站通过在平川区档案馆查阅区政府档案,明确了土地补偿办法,补偿群众修路占地款3万余元,同时双界公路顺利修通45公里,使当地人民群众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事例5:靖远县交通局在测量设计三滩乡、永新乡公路建设规划时,利用单位综合档案室文书、科技档案,多修公路15公里,节约资金180万元。


事例6:靖远县农技中心承担靖远县政府安排的“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农业科技效能,积极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了很好地实施这一任务,实验组人员利用本单位档案室农业科技档案,根据原来洋芋种植栽培的试验结果和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试验,当年试验成功,每亩增产500公斤。


事例7:因劳动安置问题,景泰县祁永梅、尚可来两人将其所在单位某公司告上法庭。景泰县人民法院依据档案和有关法律规定,判被告支付原告(2人)置换金、股金、红利共计33402.8元。


事例8:白银公司第三冶炼厂工人张某原是一名爆破工,2003年在一次作业中不幸被炸伤,失去右手,同时左腿严重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厂里除每月发给他工资外,还补发250元的护理费。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师傅看到了手机上有一条短信:白银市档案局文件中心可以免费查阅有关政策法规。8月,他拄着拐杖一步步艰难地来到市档案局,要求查阅工伤赔偿等有关文件。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下,很快查到了工伤鉴定、赔偿、补助、护理等有关文件。张师傅激动地说:“我非常想看到这样的文件,可过去根本无法看到,市档案局开展的这项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一个月后,张师傅又来到市档案局,据了解,张师傅的工伤属于二级伤残,按规定可以享受每月313元的二级伤残护理费,可企业只给他每月250元。依据“红头文件”,厂里最终以每月313元的护理费为他重新办理了伤残护理,还一次性补发了三年多的欠款3000多元。张师傅激动地说:“我无法用手写,但我要当面感谢市档案局,没有你们提供的文件,我根本不明白自己该拿多少钱,补的钱虽然不多,但是它让我活得明白”。


事例9:年初,按照甘肃省委组织部、白银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的有关精神,会宁县委组织部对会宁县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审核审查。会宁档案馆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提供馆藏档案1000余卷,完善补充了500多人的个人档案资料,在干部职务晋升,工作调动、调资、公务员工资套改,县、乡人大代表,县、乡党代表、团代表、妇女代表等身份的确认中起了积极作用。会宁县档案馆在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事例10:,景泰县计生部门对全县党员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问题进行重新核实,先后要求500余名同志补全相关材料。有些同志前来档案馆查阅文件材料,县档案馆为他们提供了有关档案资料,不仅保证计生部门如期完成了工作任务,还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随后,县档案馆根据这一情况,确定专人编写了一套反映本县17年(1976年—1992年)来计划生育专题档案编研资料。编研资料内容详实、具体、准确,为查阅者提供了高效的检索工具。


事例11: 5月5日晚,会宁县某大酒店被盗,损失3000余元。案发后,会宁县公安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进行侦察破案。在现场勘查时发现罪犯在一个“剑南春”酒盒上留下了指纹。县公安局利用“502” 熏显技术从酒盒提取到三枚清晰指纹后,立即将指纹输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出了指纹编号。办案人员立即查阅指纹信息档案,发现犯罪嫌疑人为王某。


事例12:景泰县五交化公司与芦阳建筑公司因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发生纠纷,景泰县档案馆及时向县检察院提供了原景泰县五金交电有限责任公司有关档案资料。经核实,按照五交化公司当时破产时的有关文件规定,芦阳建筑公司第七建筑队应该支付五交化公司90名职工20万多元养老保险金。县档案馆提供的资料为解决双方纠纷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事例13:平川区委组织部在规范科级干部档案过程中,前往平川区档案馆查阅干部任职等文件125卷(册),完善、健全了科级干部档案。


事例14:白银区四龙路街道计生站对其辖区内有关人员生育二胎情况进行重新核实,为了顺利开展工作,他们前往白银市档案馆查阅市计生局给该区下发的1985年至2006年二胎生育批复,并请市档案馆为他们复制相关资料。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本馆能查到的档案资料,还亲自前往市计生局帮他们查阅到尚未进馆的档案资料。市档案馆所提供的二胎生育批复档案资料,不仅使四龙路街道计生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填补了街道计生站无二胎生育批复资料的空白。


事例15:平川区人事部门对教育及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工资套改,进行人员资格审查时,要求相关人员提供其任职、专业技术聘任、人员转正定级等档案资料。平川区档案局(馆)为前来查阅人员提供相关86卷(册),为他们的工资套改提供了重要依据,维护了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确保了此项工作有序、顺利地完成。


事例16:会宁县某家属楼2号楼1单元502室被盗,损失约4000元。会宁县公安局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时提取到4枚清晰指纹,办案人员立即将其输送到甘肃省公安厅指纹库查询,查出了指纹编号。盗窃者为甘肃省镇原县常某。9月6日,常某在白银盗窃时被当场抓获,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公安人员将赃款赃物如数追回,为人民群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


事例17白银区人民路街道要求辖区内符合申请低保的居民前来该处进行登记。街道居民高某因与丈夫离婚,因年龄偏大,找不到工作,生活很困难,闻讯后,她高兴地前去登记。审核中,工作人员发现高某没有离婚证书,要求她去找有关离婚的材料,高某听后心灰意冷,因为自己没有留下离婚材料。有人劝她到区档案馆找一找,她去档案馆说明来意,工作人员不仅帮她查到所要的离婚资料,还为她复制了一份。高某拿着材料来到街道,街道审核后认为她属于低保发放人员,为她办理了低保。


事例18:平川区粮食局职工张某要求单位补助他1995年及1997年两年度的企业增级工资。区粮食局负责人前往平川区档案馆查阅有关档案,确认张某增级工资问题无误,从而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事例19:白银区化学试剂厂决定对该厂职工进行一次性买断工龄补助,要求部分职工提供相关材料。有些职工由于工作时间较长,也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到底在哪里?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区档案馆查找,竟然查到了一部分人所需的档案资料。白银区档案馆为这些人所提供的资料,起到了良好社会效益。


事例20:会宁县财税综合办公楼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基沉陷,裂缝较宽。县上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并追究责任。税务局由于当时没有把施工图纸及技术材料存档,没办法查找,最后到县桃花山建筑公司档案室查阅到该楼施工图及相关技术资料。经过专家会审、鉴定,认定原因为该楼周围排水不畅,使地基进水,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陷,已属危楼,需拆除,设计、施工单位不承担责任。


事例21:五个中年妇女一起来到市档案局,要求查阅有关特殊工种待遇问题的有关文件。一位姓魏的妇女介绍说她们是棉纺厂的职工,长期接触酸、碱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听人说这样的工种可以提前办理退休,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了解,也没有有力的依据,因此,厂里无法给她们办理退休手续。报着试一试的态度,几个人相约来到档案局,当查到长期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可以提前5年办理退休等文件时,5人高兴地说“谢谢,你们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厂里见到有文件,很快为她们办理了退休手续。


事例22:刘兴元是靖远县东湾镇的一位农民,1990年以前原在县城开过一间小铺面,后来由于县城规划,铺面被某机关占用,根据双方协议,机关按价补偿刘先生的损失,可当时没有补偿标准,就暂时放了下来,可没想到机关的领导一茬一茬地换,他的房屋补贴始终没有拿到手,为了找政策依据,他跑了许多机关也未能如愿。最后,早到了市档案局,在文件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查到了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有关规定》以及《城市房屋基准地价》等文件,满意地走了。根据文件规定,很快解决了补偿问题,刘先生在电话中说:“谢谢你们帮我了却了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事例23: 5月18日,西北矿冶研究院的三位退休干部前来查阅有关离休工资待遇问题。原来在职时矿冶院属于事业,工资由国家拨付,退休后,矿冶院在改制时变为企业,工资收入比原来有所下降,几位老人决心弄明白,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几位很快拿到了有政策文件,按有关规定,事业单位转制前退休的人员执行转制前工资标准,几位老人拿着文件回到原单位,找回了两年多的工资损失。


事例24:徐先生是市农机中心的职工,1998年被评为工程师,所在单位分房时给他分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按市上的规定,工程师可以享受70——90平方米的住房,不足70平方米的住房原单位应给予适当补偿。徐先生原来并不知道此事,后来听人说有这样的政策,便来到市档案局,很快查到了市房改办发[2001]30号文件《白银市房改办关于办理职工住房补贴的通知》,根据文件规定徐先生从2003年起可以每年拿到9平方米的房价补贴48元,并且连续补发25年。徐先生拿着文件很快办好了有关补贴手续,还补发了五年的住房补贴240元。


事例25:6月20日, 3名妇女来到市档案局文件中心,要查阅有关企业买断以及廉租房等有关政策性文件,据了解她们是橡胶厂的工人,厂子宣布破产已经几年了,可她们的补偿金至今还未拿到手,前后找过多少人都说补偿的事还没有定下来。其实,早在2002年市委就下发了[2002]12号文件,规定企业破产有关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问题,可有些企业就是拖着不办,这女工们拿着复印的文件到厂里据理力争,终于解决了几年了一直未解决的一件大事。


事例26:平川区杨柳物业服务公司在改造供热管道时,经查阅该公司的基建图纸,为公司节省重新设计费用19.5万元。


事例27:一位姓王的女士和5名妇女来到市档案局,要查阅有关企业破产后职工的补偿等有关政策性文件,据了解她们是橡胶厂的工人,厂子宣布破产已经几年了,可她们的补偿金至今还未拿到手,前后找过多少人都说补偿的事还没有定下来。其实,早在2002年市委就下发了[2002]12号文件,规定企业破产有关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问题,可有些企业就是拖着不办。根据市委[2002]12号文件精神,市属企业破产后,可按每年500至1000元的标准按照工龄给予一次性补偿。王女士和她的伙伴们拿着复印的文件到厂里据理力争,终于拿到了20000多元的补偿金,解决了几年来一直未解决的一件大事。


事例28:魏女士是某实业公司的一名普通女工,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很顺心。可是近几年来,由于企业不景气,连年亏损,工资一降再降,生活水平开始下滑。魏女士开始思考,企业真得不行了吗?可为什么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总是大吃大喝,并且不停地更换车辆?工资会不会再降呢?后来听说各个地方都有国家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魏女士联想到自己的工资能否达到本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后来打听到市档案局也许能查到相关文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市档案局文件现行查阅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当地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魏女士发现自己的工资比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差几十元钱。魏女士与本厂的几名女工一起找到厂领导,经过一番理论,厂领导上会研究了此事,给厂里工资达不到当地最低标准工资的职工都增加了工资。


事例29:一位身患残疾的青年人拄着拐杖来市档案局查阅有关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文件。原来他自幼残疾,虽多方求医,可疗效甚微,就这样上学不成,就业无门,连成家也成了问题。最后,与一位同样身有残疾的女性接为伴侣,生活上互相照顾。在他未成年时,父母把自家临街的一间房屋改成铺面,作为他将来的生活依靠,并且在他小的时候就让他学着经营。就因为这间小小的铺面,他们夫妇二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得不到全额发放。一天,他来到市档案局,想在这里查找有关文件,作为依据到相关部门争取自己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能得到全额发放。工作人员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动,很快为他查到他所急需的文件。他拿着文件找到有关部门,终于得到了全额保障金。


事例30:白银西区北京路临街的一些老铺面在拆除重建中,有两家由于地界不清,拆迁补偿遇到问题,两家当事人争执不下,各不相让。事情闹到商铺原所属单位,原单位档案部门为他们查阅了原始档案资料。档案里记载:当初建商铺时,根据需要将两间铺面打通,成为一间铺子。后来由于企业破产,为解决下岗职工,把商铺一分为二,承包给两名职工,后又转手给现在的两家当事人。按照原始资料规定,商铺使用权归两家共同所有。最后,两家当事人分别拿到了拆迁补偿费。


事例31:白银西区针织厂原有100多名职工,由于经营不善,被迫改组。一百多名职工面临新的就业以及养老保险交纳等问题,可在办理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时,发现职工已有三年的养老金未交纳清楚。得知此事,职工集体上访,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上立即抽调人员调查此事,并紧急从市财政划拨100多万元资金补交了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落实了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事后该厂职工激动地说:“多亏了社保局保存了厂子档案,使这些档案让我们拿到了养老保险金”。


事例32:1月21日,景泰县正路乡长川村冯二奎同志前往景泰县档案馆查阅有关冯宜兰医疗事故死亡的文件材料,受到了档案馆业务人员的热情接待。1990年8月,村民冯宜兰因术死亡,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计生局、正路乡政府负责人组织召开了协调会,最后由县计生局发了正式文件《关于冯宜兰死亡善后问题的处理决定》。冯二奎同志多年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正路乡政府决定把冯二奎一户纳入灾民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冯二奎同志查阅到相关会议记录和文件起到了重要的举证作用。


事例33:成玉是靖远县原商业局的一名干部,本人孩子在兰州上学,为了证明孩子合法身份需有孩子出生前有关计划生育条例的文件,因县计生委和市计生委均无查到,在无奈之下来到靖远县档案局政务信息查阅中心,在我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1990年县委县政府通过的文件。捧着几张看似轻飘飘的纸,成玉望着我们激动地说:“想不到老百姓的事情好办多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他喜悦的笑容,深感档案工作是多么重要,重心在于它的利用。


事例34:靖远县农、林、水、牧、卫生、教育等岗位上工作的一线人员,在职称评定的问题上人事部门要求本人必须查到上级部门下发的正式文件,否则影响到他们的工资待遇,事关这部分人切身利益。在我们耐心细致的帮助下,最后他们拿到了有理有据的相关文件。他们感激地说:“来之前其实我们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你们这么热情周到的服务,真让我们感动万分,谢谢你们。”


听着查档者动情地话语,我们深深感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和平凡,可我们自豪和欣慰。因为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是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经我们之手送到每一位查档人的心坎上。因此能为人民群众服务才是我们档案人的天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我们档案人的荣耀。


事例35:磷肥厂退休职工陈某原是一位军队专业干部,由于企业不景气,2004年退休时退休金还不到全市企业的平均工资,又年老多病,生活很困难,曾几度到原单位请求帮助,但都无结果。后来听说市档案局能查阅到有关档案资料,就兴冲冲地来到档案局。了解了情况后,工作人员拿出了市委转发的关于《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军转干部退休后退休金若达不到当地企业的平均工资,企业必须补到当地企业的平均工资。老人依据着文件不但增加了200元/月的退休金,还拿到了两年多的补偿款5000多元。


事例36:6月23日,白银公司一位姓李青年到白银区档案局,要求查阅其父母的离婚判决书。因为父母离异前有一套单位分的住房,父母离异时将房子判给了母亲,现在公司要对以前分配的住房办理房屋产权证,自己没有房屋在母亲名下的证明,所以只好来档案馆寻找证据。


可由于其父母均已亡故,他又不知父母离异的具体年度,所以查起来较困难。白银区档案馆的同志为了尽快给他找到证明,认真查阅馆藏法院民事档案卷,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他所要的东西。李青年拿着白银区档案馆提供的证明,满意地走了。


事例37:白银区档案馆接待了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白银区政府退休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是来替自己的女儿查找分配工作时的干部介绍信。原来女儿所在的企业在改制时,发现档案中没有她参加工作时的证明材料,无法计算工龄。这可急坏了一家人,无奈之下,他想到档案馆试一试,看能否找到相关证明,他激动地对工作人员说:“我就指望你们了,不然我女儿就成了黑户了。”


白银区档案馆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及时检索了目录,调出档案,查到了白银区人事局当时给他女儿开出的干部介绍信,并为其复制了一份。老人拿着查到的证明,动情地说:“你们为我了却了一桩心事。”


事例38:为庆祝白银区县级行政建制四十周年,白银区档案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编成《白银区四十年》等四本书,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称赞.区统计局主编的《白银区四十年》以大量的图表、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四十年来白银区工农业、科教卫生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该书是一本参考价值较高的综合资料。白银市委常委、白银区委书记胡新天同志为该书题词:“加强各级统计工作,提供可靠决策依据”。《白银区四十年大事记》约1.3万字,详细介绍了白银区建制沿革,详细记录了白银区四十年来各行各业发生的重大事件。《陇原明珠----白银区》一书设计新颖别致、图文并茂,是一本宣传白银的好教材。《白银区光荣册》真实地记录了140位县级领导干部和111名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为建设白银做出的突出贡献。


事例39:白银化学试剂厂清理与兰州商业储运公司销售往来帐目时,发现对方还欠该厂货款,而对方无此往来帐目。该厂档案人员查阅了会计档案,因票据齐全,对方单位承认并于次年1月付清了欠付该厂6.15万元的货款。


事例39: 白银区印刷厂由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对塑料车间0.008毫米超薄农膜生产的质量问题进行攻关,档案人员查找了本厂的科技档案,对65塑料挤出机的机头改造提供了准确详细的资料,使闲置的日本50机头改装在国产机上,生产出达到部标的优质超薄农膜。


事例40: 白银面粉厂磨粉生产线脉冲除尘器发生故障,造成全厂停产。如果更换新部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一时半月买不来,将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厂技术员利用该设备的有关图纸及说明书,仅用了三天时间修好了脉冲除尘器,及时恢复了生产,给该厂节省了2.54万元的购置费。


事例41:白银木器厂因采暖面积大幅度增加,需要将常州生产的2吨热水锅炉更换为4吨,经查阅设备、基建档案,并进行详细论证,反复核算,更换为兰州生产的4吨锅炉,可节约设备差价、运费5.28万元;基建部分比原计划节约资金6万元,共节约资金11.28万元。


事例42:白银铝型材厂利用科技档案,对本厂的液压机、牵引机、天车等设备进行改造。经过改造,企业效益倍增,一年生产铝型材150 吨,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事例43: 白银印刷厂塑料车间超膜生产线的两台65#机在更换过滤网时,费时费力, 使原料塑成块状造成浪费。该厂档案员查阅设备档案,技术人员经过研究,采用反丝杆的办法,使换网时间由10分钟减为5分钟, 且省去了清除熔融块料这一工序,每年可节约原料价值1万元, 既节省原料又节省时间,还可多生产薄膜80吨,相当于一个月的生产任务。


事例43:白银钢窗厂与市公交公司因房产地界发生争议。厂档案室工作人员提供以前双方签订的协议、合同,使该厂挽回经济损失2万多元。


事例44:区委党校与市委党校分设后,区委党校为索回在1988年市、区党校合并投进24万元的固定资产,区档案馆提供原始依据,从市委党校收回了10万元的固定资产费。


事例45:白银化学试剂厂职工王庆洲与本厂签订的合同到期,既不交厂房等固定财产,又不上交管理费而发生争执。厂档案室查阅了所签合同和本厂关于对白银骨粉厂整顿的报告以及厂长在四届五次职代会上关于对白银骨粉厂整顿情况的通报,收回国家固定资产(折价)和管理费共30.51万元。



例46:白银区服装厂、金属结构厂为公园路门市部产权归属发生争议,区政府有关部门多次调节无效。为妥善解决争议,区委书记胡新天同志亲自到区档案馆,利用两天时间查阅档案46卷,终于找到了产权的原始凭证,1965年10月21日区人委第十次行政会议纪要。以此为依据,妥善解决了争议,平息了事态,化解了矛盾,厂领导集中精力组织经营,仅服装厂一家年创经济收入11万元,实现利润5万元。


事例47:白银区强湾乡铜矿厂与皋兰县黑石乡兴学采矿厂发生采矿权属纠纷。省、市有关部门以区档案馆和强湾乡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为依据,确认强湾乡铜矿厂的合法经营权,该厂每年可实现产值208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


事例48: 1993年3月, 白银区土地局在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时,依据建设用地类档案查处收回市广播电台非法转让给金山股份公司建设用地 1. 87亩(顶3万元的工程欠款)。同时区政府依法将1.87 亩土地收回,由政府出让给该公司,并责令该公司补交土地出让金1.87万元,土地管理费0.75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62万元。


事例49:水川乡莺鸽湾村将大峡征地补偿费擅自发放给被征地的农民。区纪委查阅了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办法等规定,并依据规定和有关法规收回有关乡、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巧立名目等恶劣手段贪污的补偿费3.48万元。


事例50:白银区工农渠渠堤沿线被农民占用的事件屡见不鲜,造成渠堤被损坏而存在决堤的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工农渠工程管理处查阅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征地批复、渠界图,对渠堤进行划界载桩,有效制止水川乡金锋、张庄村农民占用渠堤的事件,同时对白银西区汇丰化工厂等单位侵占渠堤的事件依法进行行政处理。


事例51: 白银区车路沟园艺场与白银银星化工厂(第三人白银星海实业有限公司)发生经济、企业性质纠纷。该厂经查本单位档案,向市中级法院起诉,中院依据原始材料作出判决:白银银星化工厂属集体企业,归白银区车路沟园艺场所有;银星化工厂向车路沟园艺场给付生产销售T1140 调整添加剂利润107.50万元( 其中包括银星化工厂亏损35.09万元)。


事例52:白银区区属企业改制后,在职工安置过程中存在许多遗留问题,如部分职工工资拖欠、职工医药费剩余报销比例、涉税核实、经济讼诉、经济纠纷、房产证办理、房产出租纠纷、职工身份证明、招工、养老保险、退还职工欠款、低保金、清退职工集资款、编史修志、职工上访答复等,区档案馆为区国资经营管理中心和企业职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白银经济转型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区供销日杂商场查阅财务档案36卷(次),将原收缴代管的养老保险金个人部分4500多元退还给职工,解除了改制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事例53:2010年5月法院工作人员到档案馆来联系工作,他们要搞一个展览需要从档案里提供一些白银区法院成立时文史资料以及白银区法院成立以后第一列离婚案,成立后第一列死刑案,第一列支付令案件等等,由于需要的档案量大,查阅的年代久,范围广,工作量也相对大一些,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从刑事、民事、经济卷中认真仔细的查找,由于一部分卷和法院的专业知识有关,从档案的角度来讲查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工作人员还是克服困难,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法院提供了他们需要的资料。


事例54: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甘肃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白银区政府决定对全区事业单位重新登记管理,办理登记时,各单位必须提供机构成立时间文件、部门领导任职文件及相关手续,才能办理登记手续,但白银区妇幼保健站、区招生办、区农机监理站等许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档案没有妥善保管,本单位成立文件、领导任职文件未存档或已丢失,给登记工作造成很大困难。这时,工作人员来到区档案馆,管理人员热情服务,调阅大量档案,为这些单位查到了机构成立、领导任职文件,并提供复制,使这些单位顺利的办理了登记。从此他们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经区编办认定,为这些事业单位颁发了法人资格证书。


事例55:白银区铬盐厂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决定把职工现住的平房翻建住宅楼,在申请立项时缺少土地手续。为此,厂方派人到白银区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档案工作人员根据他们提供的该宗地原属白银区陶瓷厂,陶瓷厂后改属铬盐厂等线索,认真查阅有关档案资料,查到了原征地报告、批复及相关的图纸等,为企业顺利办理建房审批手续提供了有利证据。


事例56:白银市实验中学在建家属楼之前,已经征用了土地,但在这宗土地上经上级部门允许白银市体校建了临时建筑物,双方争持不下,互不相让。为解决这一纠纷,上级部门要求实验中学提供征用土地的文件资料。为此,白银市实验中学工作人员在档案室、市档案馆查不到的情况下,到白银区档案馆查阅有关档案,查到了该宗地的征地原始凭证。在上级部门的协调下,两校就争论问题达成共识,市体校同意退还实验中学2000平房米土地,实验中学同意一次性付给市体校15万元作为补偿。


事例57: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王学中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和妻子刘延芳都需要查找县计生局二胎批复文件。王学中是红水镇学区教师,已基本具备评审小教高级职称条件;刘延芳是现任的泰安村党支部书记,市、县拟推荐全国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需要基层党政部门填写审核意见。夫妻俩同时遇到了计划生育难题。当我了解到他们有可能需要县计生局1993年批复文件时,就让他们到镇政府档案室看一下,但是凑巧没找到。后来我介绍王学中到县计生局档案室找。当他拿到计划生育二胎批复文件的复制件后,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说:“计划生育档案圆了我们的梦”。


事例58:今年4月21日,景泰县正路乡长川村冯二奎同志前来档案馆查阅有关冯宜兰医疗事故死亡的文件材料,受到了档案馆业务人员的热情接待,1990年8月,村民冯宜兰因术死亡,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计生局、正路乡政府负责人组织召开了协调会,最后由县计生局发了正式文件《关于冯宜兰死亡善后问题的处理决定》。冯二奎同志多年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正路乡政府决定把冯二奎一户纳入灾民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冯二奎同志查阅到相关会议记录和文件起到了重要的举证作用。


事例59:“找到了好,谢谢你们!”雷源同志几经折腾,终于在县档案馆找到了自己被聘用为干部的人事文件。他的话是肺腑之言。


雷源同志现在是寿鹿山森林保护站职工,以前是寺滩乡林果站干部。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因为赶上事业单位改制,他不得不寻找自己的档案。他先后两次到寺滩乡找,因为乡政府整体搬家,历年档案全部打包积存而不好查找。后来到县档案局,因为说不清自己被聘用的年度,白忙了一阵子。局里的同志热情地领他到县人事局个人档案资料室,了解相关信息,最后才在档案馆查到了自己一九九四年被聘用的文件。这件事让他如释重负,难免心生感激。但也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立档单位敲了一次警钟,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应当是双方共同的责任。把人民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馆)信息中心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