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白银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档案利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档案利用

白银市档案利用效益事例选汇编(2009年)

发布时间:2018-10-22 15:27:39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事例1:景泰县水泥厂为了在激烈的水泥市场中站稳脚跟,先后扩建生产线,同时对各生产环节进行了技术改造。扩建和技改过程中,厂档案室积极提供现存基建档案和技术资料,为水泥厂节约设计费、图纸费100多万元,节约安装费80万元。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图纸和技术咨询服务,创收数万元。


事例2:日本JSV专家协会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万元人民币的邮政储蓄,以援助具有一定项目实施基础和日本花甲专家的活动经历。白银市农科所“食用菌菌种培育及生产”项目经几年实施,已有相当的技术储备。为此争取到这项援助资金,该所科技人员利用档案室保存的科技档案撰写了食用菌项目实施可行性报告,将报告和该所取得的成果及日本花甲专家来所活动声像档案等有关材料提供给国家引智办和日本花甲协会。经过争取,该项目已初步形成意向性意见,日本花甲协会准备对市农科所提供3年的援助资金。


事例3:会宁县第三建筑总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开发利用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本公司档案室保存的大量基建工程档案,独立设计和改建各类大型项目100多项,共计20多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占32%,为建设单位节约各项费用数万元,为本公司创利税近千万元。


事例4:白银印刷厂塑料车间生产的0.008毫米超薄农膜质量中,厂技术攻关小组从档案室保存的科技档案中,查到65号塑料挤出机机头准确、详细的图纸资料,将闲置的符合该机要求的日本50机头改装在国产机上,生产出达标的优质超薄农膜,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事例5:会宁县通用机械厂在八十年代曾批量生产MF-65型磨粉机,这种产品遍及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整机停止生产,但厂里按照保存的机械图纸,多年来大批生产该机的零配件,不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减少了用户因缺少零部件带来的经济损失,还给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事例6:白银市土地局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期间,市建委提供各类地形图248张,不仅减少了大量的劳动消耗,而且为土地局节约勘测费30万元。


事例7:靖远县建委在拓宽东、西、南大街,水巷环城道路及南巷道路修复工程中,利用城区总体规划图、城区现状图解决了设计、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时间等,共节省费用开支约5万元。


事例8:景泰县寺滩乡和八道泉乡的农民因争夺土地引起纠纷,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恶性事件发生。可由于历史的原因,无任何档案资料,处理工作难以开展。县土地局档案室得知情况后,主动提供了一份收集到两乡政府关于该土地划分问题的协议,一份小小的协议,化解了这起多年未能解决的土地纠纷。


事例9:白银木器厂因采暖面积大幅增加,需要将常州生产的2吨热水锅炉更换为4吨,通过查阅设备、基建等档案,并经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和反复测算,决定更换为兰州生产的4吨锅炉。安装调试成功后,为企业节约设备差价、运费5万余元,基建部分比原计划节约资金6万多元。


事例10:白银印刷厂塑料车间生产超薄生产线的两台65号机在更换过滤网时,是原塑料成块状造成浪费,技术人员利用该设备档案,经过研究,采用反丝杆的办法,省去了清除融块料这一工序,使更换网所需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到5分钟,每年可节约原料价值1万元,还可多生产薄膜80吨。


事例11: 3月,白银西区某国营企业因经营不善被宣布破产。八年前建厂初期,工人每人集资5000元,按照合同五年后厂里将集资款返还给个人,可八年来工人不仅因为工厂停产拿不到工资和补贴,而且连集资款也眼看要泡汤了。


自发联合起来的工人们,面对企业的拖拉无可奈何,经指点终于想到了政府政策,用政府的红头文件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市档案馆现行文件中心,他们找到了市委发[2003]12号文件及相关文件,看到文件上对于解决他们的问题早已做出明确规定。经过半个多月的周折,他们依据政策,不仅要回了5000元集资款和养老保险金,而且还拿到了一次性补偿金。


事例12:白银公路总段历年十分重视档案利用工作。近年来,先后为白兰、白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测量设计,为国道109线水泉—靖远段、省道308线唐家台—红会段、景泰—大岭段、省道201线景泰—营盘水段等各项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档案,总共为国家节省投资价值达45万元。


事例13:白银隆基大厦是一栋私人修建的餐饮综合楼,最近外部装修部分老脱落,而且楼梯也需要改造,但大厦老板对装修改造能否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安全胸中无数,遂派人到市建设局寻求答案。建设局规划办公室为此提供了该工程的竣工档案,并复制了“承台、基础梁平面布置图”和“桩位平面布置图”。使隆基大厦装修改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事例14:白银市土地局需要进行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定,市建设局积极配合,提供了1:10000、1:5000地形图、综合管网图、总体规划等光盘资料,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也为土地局节约了10多万元的重测费,减少了劳动消耗,加速了工作效率。


事例15:白银市农科所在研究小麦原始材料的特征特性和遗传变异性状课题中,利用组配(85×云465×永麦2号)(85×云465×D8261)杂交组合档案记录,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成功银春6号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通过优良基因累加,集三个亲木优良性状于一体。在大面积推广种植中,总增产(全市)4239、4万公斤,2003年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事例16:白银市房产局历年来十分重视产权档案利用工作。近年来,先后在房屋拆迁、买卖、继承;城市规划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效益。除此之外,为了解决产权纠纷,法院、律师也经常到房产局查阅房产档案,房产局及时为他们提供房产档案,排解了产权纠纷。


事例17:白银市档案局利用馆藏民国时期靖远县档案,已编纂出版《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第一、二、三集)。该书对了解、研究民国时期靖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状况等有显著的作用。


事例18: 6月7日晚8时50分,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会四矿4712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34名矿工被困井下,大量涌水顺着巷道喷涌而来,将巷道淹没。正在4712回风巷600米处的跟班人员及时发现紧急汇报领导。档案室查阅该矿平时收集的档案资料,确定了事故发生的确切位置,得知邻近废弃的神峰小煤窑与事故井最近,领导制定了抢险方案,历时4小时,从神峰小煤窑井筒救出了全部被困人员。


这些详尽的地形地貌图和有关档案资料,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事例19: 3月8日,景泰县监察局对县属用人单位拖欠和克扣农民工资的问题进行了执法检查。在检查中,监察人员查阅了各用人单位的档案,查出54户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492万元。县监察局通过采取督促、检查、限期发放等措施,于9月底,已发放拖欠农民工工资417.5万元,档案为进一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作用。


事例20:景泰县食品有限公司借故拖欠景泰县新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款49.5万元,一年多了分文未付,该公司依据档案将县食品公司告上法庭,2003年10月22日景泰县人民法院依据进行了判决,食品公司无条件偿还了所拖欠的全部工程款。


事例11:景泰县喜泉水泥厂利用合同、会计档案将拖欠款不予偿还者告上法庭,法院依据喜泉水泥厂提供的证据——档案,判被告给付拖欠款28348.9元。


事例22:景泰县灌溉站远站长利用职权挪用公款,景泰县人民法院利用档案,查明该站长私自开出水泥550吨其现金中饱私囊的犯罪事实,依据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为国家追悔经济损失46840元。


事例23:景泰县人民检察院利用档案,进一步查实原任景泰县高强石膏粉厂驻唐山办事处负责人在职期间贪污公款的犯罪事实,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967元。


事例24:景泰县档案馆提供档案、资料,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地方编纂工作。去年以来,为《景泰县水利志》提供档案、资料1500多卷(册),复制、抄录档案12000多页,为水利志的编纂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历史资料。


事例25:会宁县第三建筑总公司针对各单位拖欠工程款、材料款,影响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各厂正常生产状况,第一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公司、建筑材料厂、金属铸件厂依据总公司综合档案室提供的合同、会计档案,对历年债务进行了清理,共回收资金587万元,减少了各公司、厂的银行贷款,保证了正常生产,解决了各公司、厂前半年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事例26:会宁县第一中学实验楼建成后,需要从锅炉房铺设暖气管道,由于实验楼距锅炉房较远,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档案室提供了学校教学楼的暖气管道铺设图纸,教学楼距实验楼比较近,经过论证,最后采纳了从教学楼接暖气管道的建议,在很短时间内铺设了暖气管道,为学校节约近1万元的经费。


事例27: 8月,原在会宁县某公司拉水泥的赵进文同志,突然接到甘肃高崖水泥厂关于拖欠水泥款15000元的起诉书。在这种情况下,赵进文来到该公司财务科查找凭据,通过对档案室所存会计凭证查找,最后查证,高崖水泥厂与该公司的倒运费15000元在该水泥厂的财务上没有,致使遗漏而发生官司。查清后,该水泥厂立即撤诉,并向赵进文同志赔礼道歉。


事例28:会宁县农机局在查阅本局机关档案室档案资料时发现,机械深松技术具有打破犁底层,有效接纳天然降水,提高蓄水能力的作用。深松耕作是一项全面提高旱作地区粮食产量的机械化旱作农业节水措施。农机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深松项目,购置深松机械26台,并开始由国营农机站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机械深松技术,每年示范推广4—5万亩。


农机局推广的深松旱地耕作技术得到农业部门的肯定,被评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事例29: 3月,工商银行景泰县支行将甘肃国泰水泥有限公司、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依法追偿贷款本息,并向法院提供了合同档案。经法院调解,被告甘肃国泰水泥有限公司于4月,偿还了借款本金及利息2547426.24元。工商银行景泰县支行利用档案为自己挽回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事例30: 7月,甘肃省政府决定把自八十年代以来招聘的乡干部,通过培训、考试的方式过渡为国家公务员。靖远县有这样的干部122名。8月份,靖远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为了核实这些人的身份,前去靖远县档馆馆查找当时的原始招聘文件,并报白银市委组织部审核,将给这些人给予应有的待遇。这一举措,在社会上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事例31:五十年代曾任靖远县县长欧化远(靖远县中堡乡人)的子女准备在父亲逝世二十周年之际编写一本纪念父亲的纪念志。为了查到父亲在任时的详实资料,他们前去靖远县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史料,从中找到了相当一部分有极高利用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为他们编写《纪念志》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例32:为了给离婚职工办理最低生活保障费和房屋产权证,2005年,白银区档案馆在馆藏民事档案中,为这些职工提供了20多卷离婚判决书。这些判决书,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便利,还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白银区档案馆的这一举措,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事例33:木器厂退休工人张有达,因人事档案丢失,不能向有关部门提供退休时间,致使得不到政策范围内补发的工资。为了查到退休时间,张有达前去白银区档案馆查找证据。白银区档案馆不但积极为他调取了劳动局的长期卷,而且还为他复制了有关退休时间的材料,从而使张有达同志受到了应该享受的政策福利,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事例34:原金属结构厂职工张红霞、藏淑红十几年前因企业效益不好买断经商。1998年,白银金属结构厂也宣告破产。2008年初,白银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给破产企业职工给予一定补偿金的规定。二人闻有此规定,多次找区经贸委要求享受政府福利政策,因两人离厂时间太久,区经贸委无法证实她二人为金属结构厂职工。为此,她们前去白银区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终于在金属结构厂1994年至1998年的凭证档案中找到了能证明她们为金属结构厂职工的证据。区经贸委凭借档案这个证据,为她们落实了福利待遇。二人依靠档案,得到了她们应该得到的补偿金。


事例35:靖远县教育局等部门准备编写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靖远县的史料。可由于年代久远,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难以查找。他们听说白银市档案馆馆藏了相当一部分民国时期靖远县历史档案,就前去白银市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白银市档案馆负责馆藏保管的同志及时为他们提供了民国时期靖远县历史档案,他们从所提供的档案中查到一些利用价值极高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为他们编写《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靖远县概况》起了一定的积极。


事例36: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国家将一大批人员精简回乡。2004年下半年,国家民政部发文决定将这部分人的生活费再提高50元。景泰县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是当时被精简者之一,听到这个消息,想去发放生活补贴的白银市民政局核实消息是否确切,但因行动不便,就让其子女去问一问。2005年5月,老人的子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市民政局了解情况。民政局的负责同志不但热情接待老人的子女,还为他们复制了民政部的文件,并且将2004年下半年所补助的生活费也如数发给了他们。这位老人拿到补助后,感慨地说:“我原来每月只拿10元钱,这下可好了,每月能拿60元钱了。政府真关心我们啊!”民政局的这一举措,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事例37:靖远师范为庆祝建校70周年,准备编写一本纪念性资料,其中包括历届毕业生名录,可是有一部分人由于毕业年代久远,资料已无从查找。正当他们为此事苦恼时,他们发现白银市档案局编写的《民国时期靖远县情录》中有早期靖远师范历届毕业生统计数。于是,靖远师范派人前去白银市档案馆查找具体姓名,市档案馆负责馆藏的同志为他们调阅了详细卷宗,他们从档案中查到了所需的资料。事后,他们激动地说:“这些历史档案填补了我们的空白。”


事例38:平川区宝积乡贺家川村民因退耕还林补助款补偿问题发生争议,且争执不已。最后,经查阅平川区林业局退耕还林入户档案,明确了退耕户补助粮款数量、因补年限、已补年限及未补年限。这些退耕还林档案,为解决农户纠纷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平息了争议,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事例39:2005年11月,平川区财政局组织人员编写《白银市平川区财政志》,平川区档案馆积极配合查阅并提供了历年人代会财政预算报、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收支情况平衡表等档案材料12卷(册)。这部分档案,为平川区财政局编写《白银市平川区财政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事例40:中国人民银行平川分行依照《银行开户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规范各单位银行开户许可证,要求各单位及时提供机构设立、启用印章等文件,为此,平川区档案馆为各单位提供了它们所需的文件,有力地配合了此项工作的及时、顺利完成。


事例41:甘肃省委组织部、人事厅召开全省乡镇干部问题座谈会,制定了《关于乡镇机关招聘干部向国家公务员过渡实施意见》,要求以“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比照法规、区别解决”的原则来解决乡镇机关招聘的个人身份问题。


8月,平川区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依照文件精神对乡镇党政机关招聘干部进行身份甄别和资格审查。要求符合条件的干部收集和提供招聘文件、招聘合同、任命文件等材料。平川区档案馆积极配合,提供了历年乡镇有关招聘、任命干部文件110卷(册),为平川区乡镇党政机关20名符合条件的招聘干部向国家公务员过渡提供了重要依据,确保了此项工作按时、有序、顺利的完成。


事例42:到会宁旅游的游客纷纷到会宁县档案馆参观百名将军题词展,看着身经百战将军的题词,他们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主义教育。


会宁县档案馆紧紧抓住200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的机遇和国家全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积极开发档案资源,将珍藏的全国绝无仅有的百名将军题词装裱展览,并长期向社会公众展览。展览有: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杨得志、陈再道、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等百名将军的160多幅题词以及周恩来亲笔题写的奖状和部分珍贵照片。回宁县档案馆的这一举措,受到了社会和广大游客的赞扬。


事例43:会宁县档案馆通过提供人事档案,使符合法定退休和特殊工种退休的89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取得养老保险金436.35万元,使符合申领条件的406名失业职工取得失业金107万元。会宁县档案馆所提供的人事档案,对维护该县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企业离退休老有所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再就业创造了条件。会宁县社保中心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带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利用档案资料,排查摸底,积极建设国家十二项电子政务之一的“金保工程”,共为34户467人办理了新参保手续,完成数据采集录入微机3502人,为以后全县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养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清理追缴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费343万元,占历年累计欠费的65%,有力地保障了这部分职工退休养老的生活问题,维护了我县社会的稳定。


事例44:会宁县第三建筑公司针对各单位拖欠工程款、材料款,影响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各工厂正常生产的状况,第一建筑公司、第二建筑公司、第四建筑公司、建筑材料厂、金属铸件厂依据总公司综合档案室提供的合同、会计档案对历年旧欠及债务进行了清理结算,共收回资金587万元,减少了各公司、工厂的银行贷款,保证各项目的正常生产,解决了各公司、厂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事例45:2009年6月,会宁县人民医院通过提供病人病历档案,成功的化解了许多被误认为是因医疗事故导致产生的医患双方纠纷。如:杨集乡东阳村村民陈正利,认为妻子是被县医院误诊导致于2007年8月死亡的。他常常在省、市上访讨公道。经有关联合调查组查阅死者在2006年住院时的病历档案后,发现死者在2006年初就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此证据得到了左邻右舍的认可。从此,陈正利打消了上访的念头,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事例46:2009年2月,建设局利用城建档案,维修加固妇幼保健站楼房。把原来被列入危楼、计划移地重建的办公楼经甘肃省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利用该工程档案提供的信息,通过工程图纸提供的信息资料,对地基、主体作全面分析,认为此楼可维修延用。在维修过程中,更新了水、电、暖等设施,使办公楼在短期内恢复了使用,既保障了单位正常工作,又节省资金320多万元。


事例47:2009年9月19日,《南方都市报》记者韩福东同志来到靖远县档案馆。查阅原靖远县水泉公社人马兆麟同志的简历。马兆麟系原国民党伪连长,解放战争中逃跑回到水泉公社。解放后落实政策,问题得到平反。《南方都市报》在一篇文章中把马兆麟写成了反面人物,引起其子女不服,现查阅水泉公社全宗永久卷第52卷,予以更正。


事例48:2009年10月,林业局利用种草种树档案资料,成功解决了会宁县韩集乡谷地村村民集体上访的问题。根据政策法规,补齐补全了种草种树补贴款,解决了百姓的实际困难,减少了一场社会矛盾,使档案在民生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事例48:随着住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白银公司开始对以前分配的住房办理房屋产权证。2009年6月23日,一位叫李某某的青年来到白银区档案馆,要求查找其父母的离婚判决书,具体年度不详。他父母俱已亡故,公司分给其父的一套住房,在离婚时判给了母亲,现在要办理产权证,可他没有在母亲名下的房产证明,经法院工作人员的指点,他来到白银区档案馆查阅离婚判决书,由于双亲已不在,他又说不出具体年代,查找起来困难较大,当时我们正在建立诉讼档案数据库著录标引工作,已录入了一部分,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电脑上查询,一下子就找到了。白银区档案馆依据判决书出具了有关证明,这位同志非常感谢。


事例48:3月下旬,景泰县给排水公司管道工在清理下水井时,不辛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死亡两人(管道工郭子鹏、张鹏祥)。白银市安监局、景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责成县给排水公司作了明确处理。但因为公司近年来生产经营状况差,一般职工按比例轮岗工作。《善后处理协议》第五条所说用人单位同意工亡妻子在本单位安排工作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恰巧因为两户工亡职工家属都遗失了协议书。今年三月初为了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两户家属到公司档案室查阅了相关文件材料。经过再次申请,两户家属的工作问题得到了解决。公司遵守诺言的举措受到了社会群众的好评。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馆)信息中心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